我市积极做好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5月份,我省启动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以来,枣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动,整体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录入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系统人数129024人,整体工作开始进入查缺补漏和自查阶段。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我市各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建立了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组织、服务中心(站)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工作事宜,及时主动请示,确保以最快速度解决和答复。三是加强督导考核。我市把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作为双拥模范城(县)考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重要评估内容,严格考核考评结果运用。市局成立督导组,多次深入区(市)督导检查,每周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或进展迟缓的,进行通报、约谈,限期整改纠正,督促加快工作进度。
科学统筹谋划,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枣退役军人组办发〔2020〕7号),对做好全市数据采集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要求全市8月底前全部完成精准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各区(市)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印发了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工作部署。二是召开工作动员会。市、各区(市)、镇街三级均召开了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抽调13名业务骨干人员成立全市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专班,负责全市面上工作、数据审核、检查验收、调度汇总通报有关情况,督促工作开展。各区(市)也都成立了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选择懂政策、熟业务、精技术的业务骨干参与这项工作。三是加强学习培训。为学习先进地区工作经验,6月30日—7月2日,市局组织各区(市)局分管局长、业务骨干人员到青岛城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7月6日—7月10日,市局组织各区(市)及部分镇(街)工作人员共20余人到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培训,期间省厅领导和工程师多次莅临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培训效果。各区(市)局也对基层镇(街)、村(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了学习培训,为顺利开展精准信息采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精准采集,逐人建档立卡。一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我市要求把信息数据采集质量和采集人数增长率摆在首位。要求各区(市)把信息数据准确、全面作为精准采集的根本要求,详查退役军人档案、户籍、入伍、安置等原始资料,认真做好数据比对、补正、充实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错误率、提高准确率。二是把握工作重点。我市把上次信息采集未采到的人员作为重点,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军队改革集体转制人员、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等群体,采取主动对接、远程采集等多种方式采集到位,做到应采尽采。三是做好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开展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建立退役军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建成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完善精准服务分析模型、指导服务实践,全面推行“一档一卡一策”精准服务,全面落实镇(街)有退役军人档案、村(社区)有工作台账、家(户)中有精准服务卡。实行科学精准配比。根据省厅工作要求,在制作的组织架构表中,各村(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尽量按照不低于1:30的比例确定联系服务对象人数(即每位村(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服务对象人数不超过30人),保证人人联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人人有人联系。
创新工作方式,加快工作进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动态播报、市电视台巡回播放、村(社区)宣传栏张贴海报、入户宣讲政策等方式,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退役军人的理解和支持,做到退役军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主动配合做好精准信息采集工作。二是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为加快工作进度,各区(市)基层工作人员积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不分白天、黑夜,周末也很少休息,一直加班加点,辛苦工作,有力保障了信息采集工作高质高效顺利完成。三是积极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滕州市作为我市试点地区,工作开展早,进展相对较快,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对推动其它区(市)工作开展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做好结合文章,提升服务水平。我市基层服务中心(站)把退役军人精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与走访慰问、困难帮扶、思想权益维护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一是大力推广“四式”(下沉式、一站式、应需式、容缺式)服务模式,基层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坚持主动下沉服务,登门入户送政策、送信息、送表格、送服务,抓好摸底排查,全面准确把握困难退役军人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和家庭状况,对他们面临的生活、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具体困难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有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市局积极与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合作,签定金融合作协议,创新推出针对退役军人的专项金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办事流程,提供优质贴心服务。坚持典型引领带动,联合市电视台、建行枣庄分行对得到信贷支持的军创企业和退役军人个人进行采访宣传和专题报道,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三是发挥好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和困难帮扶基金的作用。积极创新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保障遇有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生活需要,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个人自主创业贷款8笔,150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初创期贷款8笔,153万元;发放困难帮扶基金397笔,170.4万元,一大批有需要的退役军人得到创业扶持、困难帮扶,切实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发挥了基金应有作用。